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拚多多平台靠什麽盈利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拚多多平台靠什麽盈利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攝影:穆功
當外界普遍認知還停留在百億補貼-真香定律上時,拚多多卻在3Q20季度實現了盈利(non-GAAP),出乎市場預料;與此同時,這家公司將繼續重倉農業前、中、後各環節,有可能想讓“買菜”新業務未來能重走一遍“進五環”的路。那麽,在農業基建持續投入下,拚多多是怎麽悄無聲息實現盈利的?究竟是它的裏程碑,還是曇花一現?
怎麽盈利的?昨晚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在非美國會計準則(non-GAAP)下,也就是主要剔除了股權激勵因素後,拚多多3Q20經營虧損3.4億元,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利息與投資收益、匯率收益、政策補貼等其他收入後,歸屬股東的non-GAAP淨利潤為4.7億元。上一季度這個數字是-0.77億,當時已經處在盈虧平衡點附近。
如果按照價值投資布道者巴菲特的觀點,股權激勵難道不是企業的成本嗎?確實,股權激勵相當於本該由企業當期支付的費用,以權益的形式“延遲”到上市後由企業和二級市場一起“支付”,緩解了企業的當期壓力。那麽,拚多多該季度在研發、營銷、行政和管理崗位支付的股權激勵是多少呢?9.56億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環比上一季度基本持平。
這9.56億並沒有對當期現金造成任何影響。該季度拚多多的經營現金流是83億元,處於曆史高位,上一季度是55億,去年同期是26億。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淨利潤的源頭,經過加減一些應收、應付項目,以及計入股權激勵、折舊攤銷等非現金項目後得到淨利潤。正是由於3Q20季度商家的廣告投放意願增強使平台獲得了充沛的經營現金流,而股權激勵又被控製在曆史水平,才讓EPS每股收益趨近於盈虧平衡,該季度為-0.16元,去年同期為-0.5元。
薄利多銷的效果讓拚多多商家看到了廣告投放的ROI。宏觀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30日,全國快遞包裹量同比增長了27.9%,但在線實物商品銷售額增速隻有15.1%。這說明客單價在下降,小件商品主要支撐了包裹量的增速。這其中有疫情影響,也有拚多多的因素,主要來自一批新用戶湧入,購買農產品與生活用品。10月初,該平台每日訂單量峰值突破了1億單。
三季度拚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達到7.3億,比上一季度增長了4800萬。對比看,這一數字已非常接近阿裏巴巴同期的7.57億年度買家,後者的環比增長量是1500萬。拚多多的人均年消費額達到1993元,環比增加了136元,是今年以來環比成績最好的一個季度。這些現象推高了GMV的增長,而連續12個月的take rate貨幣化率在經曆了一季度的2.8%、二季度的2.9%後,在三季度重回3.0%曆史高位,才讓其收入與經營現金流增長明顯。
盈利是戰略需要嗎?農業產業鏈主要包括生產、運輸、消費三環。拚多多過去做的集中在流通環節,並通過建立農產品預測平台反向指導生產,匹配供需,嚐試向生產端滲透賦能。畢竟農產品與服裝類目有一定相似,都有“潮流”,都怕“壓庫存”。現在,這條供應鏈建設開始展現出更多的延伸可能。
比如在本次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很多分析師關心拚多多的買菜新業務,這是一個基於本地位置的生鮮購買渠道,從二、三線城市起步,上線隻有三個月左右,目的是增強用戶的黏與信任度。前不久生鮮電商行業傳出易果生鮮破產重組的消息,讓外界對這一領域競爭的殘酷有了新認識。生鮮的成本消耗是否會給拚多多在百億補貼之外,再壓上一個重擔?
根據拚多多管理層的意思,不會給買菜業務單獨分配營銷預算,而是算在電商整體營銷預算裏通盤考慮。三季度整體營銷費用曆史地突破了100億元,但同比增長率(46%)和營銷費用率(70%)均低於二季度(49%,75%),即買菜業務沒上線時。這可能說明,作為一個起步階段的業務,買菜沒有產生規模化的營銷支出,但也尚未產生規模化收入。這樣看,買菜業務更像是拚多多整個農業供應鏈的一個延伸,甚至都算不上一個新業務。
拚多多過去一直重點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在新的業務延伸方向下,需要它額外投資本地倉儲與冷鏈設備,以4PL身份組織物流服務。這也應該算在農業基礎設施總盤子裏。2019年該平台農業GMV是1360億元,管理層預計今年能達到2500億。如果按照1.6萬億估算該平台2020年GMV,農業相關銷售占比將超過15%。
可以說,農業是拚多多的一個賭注,也是它脫離電商夾縫生長局麵、重新開辟一片領地的最重要方向。合理的邏輯應該是,管理層看到了平台盈利的可預期,才嚐試進一步延伸農產品供應鏈的價值和建立多元化分銷體係。單季盈利是一種戰略需要,不是當前目的。
拚多多的節奏感近幾年,外來人口回流是全國的普遍趨勢。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下圖),2015年是流動人口曲線的一個拐點,當年全國流動人口2.47億達到峰值,這之後開始緩慢下降,城鎮人口比重的增速相應開始放緩。今年的疫情、外貿等因素會進一步強化這種趨勢。農業電商成為這批回鄉創業者適合的再就業方式。
拐點所在的2015年正是村淘起步發展階段,村淘還被納入了當年的“雙11”,但後續由於阿裏巴巴整體戰略更偏向於品牌升級與引進國際品牌,再加上當時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等主、客觀因素,村淘項目尚未取得外界預期的出色成績。這給後來在傳統電商夾縫中生存的拚多多留了一條小路。後來,農業電商得到政策大力扶持,成為一種政治正確。與之相伴,拚多多加大農業投入力度,用農產品敲開了“五環內”用戶的門。
今年6.18大促,拚多多避開天貓和京東的鋒芒,調整補貼策略到生活用品與農產品等低客單價類目;剛結束的雙11,它也沒有加入GMV數字比拚。根據第三方星圖數據(目前隻有單一數據源,如果對其信任的話)對11月11日的電商監測,當天全網GMV是3300億左右,拚多多份額大概隻有6%。拚多多選擇一邊通過常態化的百億補貼提高GMV與用戶數增長的聲勢,一邊大力度投入長周期、回報慢的農業基礎設施,建立細分類目下的護城河,堅持自己的節奏,需要一定的戰略定力。
如果把拚多多看作一個價值投資者,他現在做的正是長線布局,隻不過投資的是他自己。三季度在非美國會計準則下的盈利更像是新任CEO陳磊向外部投資人解釋:在保證GMV、MAU、收入、經營現金流等重要數據增速的前提下,他有能力接近或實現盈利。但我並不認為他到了要利潤空間的階段。雖然盈利讓拚多多股價單日漲幅超過20%,不過盈利應該不是他現階段的目標,至少在農業領域還有更重要的問題待解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姚景源:原材料價暴漲有投機因素 不會長期存在
炒房熱度不降反升 滬蓉等樓市現恐慌性消費
前8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4.7%
溫家寶: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不是簡單4萬億
8月新增貸款預計低於三千億
宏觀風向微調:抑過剩調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