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機遇:“提高免疫力”可為特殊食品創造新增長點
文章来源:靜物樂團 发布时间:2025-07-05 07:37:57 【字号:小 中 大 】
當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經成為全球麵臨的共同挑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疫情防控方麵投入了巨大資源。新冠肺炎的流行和防控涉及各行各業和社會經濟的方方麵麵,食品行業也不例外。一方麵,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一些國家的主管當局都聲稱新冠病毒不會通過食品傳播,而人們對此仍心存疑慮;另一方麵,伴隨著疫情的發展,食品工業的應急保障功能及戰略儲備功能凸顯,後疫情時代的食品產業該如何發展,值得深思。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在3月21日共同組織了一場食品科學網絡圓桌會議,以線上報告與互動的方式,探討新冠病毒是否能通過食品傳播,分析後疫情時代食品工業或將迎來四大機遇。
機遇一:食品工業對國家應急保障的重要性凸顯
疫情期間,食品行業特別是方便食品、特殊食品等行業在保障供給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如羅雲波教授所言,疫情期間,大多數人被要求在家中隔離,方便麵和冷凍食品成為市民的首選。據商務大數據服務機構ECdat away統計,2020年1月24日—2月20日,天貓平台上,方便麵總銷量同比增加57%,水餃餛飩類總銷量同比增加78%,自熱火鍋總銷量同比增加144%,肉製品總銷量同比增加264%,湯圓總銷量同比增加60%。與此同時,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對於特醫食品的使用也在不斷加強,特醫食品成為病人的重要營養支持。
機遇二:裝備智能化與信息化將成為食品產業應對風險挑戰的關鍵
疫情促使食品行業麵臨諸多挑戰,其中勞動力短缺的挑戰成為眾多食品生產企業複工複產所麵臨的最大挑戰。相比而言,那些裝備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生產企業麵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抗擊打能力”更強。此外,疫情還促使那些以互聯網、電商平台為主要銷售渠道的企業產品迅速占領市場。由此可見,這輪行業重組後,幸存下來的食品企業將對市場需求和行業新技術更加敏感,擁有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支持的企業將在競爭中極具優勢。
機遇三:“提高免疫力”為特殊食品行業創造新的增長點
在沒有新冠病毒的特效藥或疫苗研製成功之前,自身免疫力是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手段。食品作為滿足消費者營養健康需求的重要載體,而特殊食品在維持消費者正常的免疫功能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正如羅雲波教授所言:“‘提高免疫力’產品將成為特殊食品行業新的增長點,也將帶來穩定和長期的消費群體。然而提高免疫力並非一蹴而就,更不能臨時抱佛腳。”
機遇四:關注老年人健康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麵
此次疫情期間,65歲以上老年人群的免疫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丁鋼強所長指出,根據調查,居家期間部分老年人沒有注意或采取措施來改變或控製飲食相關的危險因素,例如,口味沒有變淡,並且油和鹽的消耗沒有減少。這些有關老年人飲食風險的問題並沒有被及時意識到,更不用說及時有效地得到控製,這將給老年人的健康帶來潛在的風險。此外,老年人群體的不斷增長,也是當前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趨勢。
IUFoST科學委員會主席、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Fereidoon Shahidi教授在會議總結中指出,COVID-19的暴發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並且已經覆蓋了很多國家和地區。挑戰與機遇並存。這次疫情帶給食品行業諸多挑戰,人們對於行業未來發展的深度思考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比如,食品安全與衛生的至關重要,食品產業的裝備智能化與信息化手段至關重要,提高免疫功能的特殊食品未來前景看好。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人們長時間的居家辦公,也可能會導致一些疾病的風險。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這是人們共同麵臨的挑戰。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Peter Ben Embarek博士、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教授、歐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愛爾蘭新冠肺炎國家應急中心Patrick Wall教授、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前主席饒平凡教授、候任主席V Prakash教授、國際食品科技聯盟科學委員會候任主席、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Fereidoon Shahidi教授、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劉秀梅研究員、羅雲波教授、吳永寧研究員、謝明勇教授、史賢明教授以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研究員等近20位國際大咖專家及近百位行業特邀代表悉數上線,參加了這場具前瞻性和權威性的食品科學圓桌會議,此次會議還對今年7月將舉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的相關事宜進行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