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12月29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總結2024年香港經濟狀況並展望2025年。陳茂波表示,香港資產市場氣氛好轉,港股今年來累計上升約18%,回升至2萬點水平;成交額也顯著增加,今年來,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320億港元,較去年增加逾25%。今年新股上市集資額超過800億港元,排名全球第四。
展望2025年,陳茂波表示,在金融領域,將繼續推動金融市場的全方位發展,從股市、債市、保險、私募基金、風投創投,到資產和財富管理、離岸人民幣業務、綠色金融、數字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等,讓香港市場發揮全鏈條的籌融資功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
而對於港股市場2025年的投資機會,銀河證券表示,港股在全球權益指數中估值處於相對低位,吸引力較大。2025年,港股有望在寬幅震蕩中上行。配置方麵,看好三大方向:1.估值水平相對較低的港股消費股;2.科技板塊,尤其是人工智能、消費電子、半導體等板塊;3.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備吸引力。
陳茂波最新發聲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29日發表網誌表示,回望2024年,香港經濟在持續轉變和不確定的外圍環境中穩步前行,資產市場氣氛好轉、金融業繼續蓬勃發展、樓市漸趨平穩。他提到,2024年香港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2.5%,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平、通脹溫和、市民收入錄得實質增加。
陳茂波介紹,香港股市今年來累計上升約18%,恒生指數回升至兩萬點水平。港股成交額也顯著增加,並在10月創出單日成交6000多億港元的曆史新高。今年來,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較去年增加逾25%。今年港股新股上市集資額超過800億港元,排名全球第四。
金融業繼續蓬勃發展,以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為例,總資產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去年淨資金流入增長3.4倍;家族辦公室業務亦持續增長,現時有約27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經營,其中逾半家辦所管理的資產規模高於5000萬美元。
陳茂波指出,近月香港樓市漸趨平穩,交投亦有所上升,今年首11個月每月平均成交宗數約為4450宗,同比增長22%。
在匯聚人氣、財氣方麵,陳茂波介紹,今年來自內地和海外駐港公司總數接近一萬家,初創企業數目接近4700家,各按年上升一成,兩者同創新高;過去近兩年各項人才計劃共收到約41萬宗申請,已批出超過26萬宗,其中約17萬人已來港;今年訪港旅客超過4400萬人次,按年增加超過30%。
展望2025年,陳茂波表示,香港經濟根基厚、市場韌性強,正在變局中開拓新格局、穩步前行。下一年,香港將更好發揮國際化的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進一步提升“超級聯係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會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乃至其他內地省市拚船出海,一起“走出去”開拓商機,發揮更大的聯乘效應。
加強對香港本地創科的係統性投入,因地製宜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包括用好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耐心資本”引導和杠杆市場資金的功能,支持策略產業的群聚和發展。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過去兩年多吸引了近70間企業夥伴來港,未來數年預計將在港投資逾420億港元,創造約17000個優質職位,並帶動其產業鏈上、中、下遊的企業來到香港。下一步,香港要推動更多的政策創新,加強香港和深圳以至整個大灣區的創科協作、強強聯手,讓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彼此經濟更好發展,並共同為國家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陳茂波強調,在國家堅實支持下,香港會繼續改革創新、搶抓機遇,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為香港的經濟、社會、民生各項事業,取得更亮麗的發展。
港股的投資機會
上周,港股市場震蕩攀升,香港恒生指數一周上漲1.87%,漲超2%,電子、計算機、汽車等板塊領漲,、漲超10%,漲超8%,小米集團、理想汽車漲超7%,、蔚來、百度集團漲幅均超過3%,阿裏巴巴漲幅也接近3%。
南向資金整體方麵,上周港股通累計淨流入164億港元,近一個月以來港股通累計淨流入927億港元,今年以來港股通累計淨流入7941億港元,遠超2023年全年3188億港元的淨流入金額。
展望2025年,銀河證券表示,港股有望在寬幅震蕩中上行。該券商指出,港股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水平,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中長期配置價值較高。
配置方麵,第一,在擴內需、穩消費等政策刺激下,當前估值水平相對較低的港股消費股有望上漲。第二,科技板塊依然具備較高投資機會,尤其是人工智能、消費電子、半導體等板塊。特朗普當選後,科技方麵中國國內自主可控邏輯的重要性提升。同時,新質生產力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漸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第三,在海外不確定因素擾動下,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備吸引力,尤其是積極進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標的。
指出,展望2025年,隨著穩增長政策進一步落地、經濟基本麵數據逐步得到驗證,市場信心有望持續修複,港股或將進入估值與基本麵雙重修複的通道中。尤其2025年港股部分成長板塊,如生物科技、汽車與零部件、技術硬件、半導體等盈利預期更遠高於A股,進一步增厚其配置性價比。判斷2025年內地公募基金將大幅增配港股,而其占南向資金的比重亦將有所抬升。結合曆史上高收益公募基金增配方向、內地公募基金增配空間及當前港股市場現狀來看,成長板塊如科技、可選消費、醫藥等板塊或更受主動公募基金的青睞;且多元金融板塊或同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