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是中央領導人保健醫生,見證了很多重要時刻
曾為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治病的著名醫學家走了。
2月5日,北京協和醫院名譽院長、原內科學係主任、一級教授方圻的追悼會,在北京協和醫院舉行。
1月30日,方圻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方圻1920年2月15日出生於北京,籍貫安徽省定遠縣。
他少年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1938年起先後就讀於燕京大學、北平協和醫學院、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及成都華西協合大學等;1946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和“金鑰匙獎”。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注意到,在燕京大學求學時,方圻曾參加愛國學生組織“抗日殺奸團”。
1946年至1948年,方圻畢業後進入天津中央醫院工作,1948年5月起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曆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教授、內科主任、副院長、名譽院長。
作為心血管病專家,方圻曾在國內首先開展心髒導管檢查技術,還是北京協和醫院首批博士生導師,為我國培養了大批臨床醫學人才。
“政事兒”注意到,方圻教授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生。
1956年,年僅36歲的方圻接受了為國家領導人做醫療保健的任務。他作為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陸續參加了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醫療保健工作。
方圻曾回憶,他最懷念的,是陪伴周恩來度過人生最後時刻的日子。
1973年,周恩來患膀胱癌住進了305醫院,在此期間,方圻守在身邊,反複斟酌治療方案、觀察病情變化,盡力挽救總理的生命。
據《人民日報》1985年11月報道,周恩來病危時,曾當著方圻的麵,示意鄧穎超俯身靠近他的枕邊,輕聲說:“方圻同誌,是模範共產黨員……”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去世時,方圻一直守在監護器前,參與了最後搶救。
周恩來逝世後,鄧穎超把總理生前使用的一座電子石英鍾,贈給方圻。此後數年,這個小座鍾成為方圻的“傳家寶”,一直擺放在客廳。
他生前要求,“待自己和老伴不在了,它就由三個女兒輪流保管使用。若它老化不能用了,就把它調到總理與世長辭的時刻——上午9時57分,要讓方家的子孫永遠學習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政事兒”注意到,方圻還是毛澤東醫療組的成員。
據《黨史文苑》報道,1976年9月9日,醫療組成員“陶壽淇、陶桓樂、吳潔、方圻宣布主席去世,”並對醫療記錄簽名。
成為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生後,方圻曾多次代表中方醫生到別的國家執行醫療保健任務。1962年到1965年,方圻教授五下南洋,參加了對蘇加諾總統的會診。1974年,老撾富馬親王突患心肌梗死,萬象向北京、華盛頓、莫斯科、巴黎、曼穀、馬尼拉等地告急求援, 周恩來指派方圻前往。
由於70多年從醫生涯的成績和貢獻,他榮獲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三等軍功”、“模範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1994年榮獲“保健工作特殊貢獻獎”,1995年被授予我國醫療衛生工作者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
據報道,方圻沒有利用自己的聲望和關係,為自家謀取過私利。
他的大女兒早年在內蒙古草原插隊6年,他沒有“走後門”讓女兒回城;二女兒方萍從醫學院畢業後在一家區級醫院工作,瑞士血液病學家邀請將她送到日內瓦學習,被方圻辭謝,後方萍自費留學;妹夫患高脂肝劇痛難忍,方圻未使用醫院機動床位,沒讓妹夫住院。
此外,方圻在協和醫院工作時,曾有兩次給年輕教授“讓位”經曆。
1983年,協和老院長因年齡退下崗位,推薦方圻接任。方圻卻說自己已經63歲了,推讓一位較年輕的教授接任,又辭去副院長一職,隻當個內科主任;1985年1月,方圻又辭掉內科主任一職,隻當個專職教授。
他對此說:“人生如流水,後浪推前浪。這是一切事物正常發展的客觀法則。我雖然不再擔任任何行政領導職務,但隻要組織和同誌們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一定盡力去做。”
責任編輯:桂強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