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無疑是直銷行業較為“艱難”的一年,從2018年末權健事件爆發,到百日行動,有華林集團劣跡斑斑而被立案調查的,也有如新因消費者舉報而上熱搜的,公眾對於直銷公司的敏感始終沒有退去。
近年來,康寶萊高層行賄、葆嬰麵臨罰款等事件,讓外資直銷公司一直處於輿論的中心。而作為外資直銷公司的領頭羊,安利近年來也一直處於業績下滑的狀態,直到2018年才重回增長。
近日,根據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日前對康寶萊中國業務的兩名前高管提出刑事訴訟,他們被指控在長達十年的時間中通過行賄來贏得業務,並逃避監管審查。與此同時,有媒體指責葆嬰長期通過拉攏醫生建立銷售網絡。結合此前雅芳的賄賂案,外資直銷企業似乎總是出現各種“水土不服”的狀況。
禍起行賄事件
此次的康寶萊1.7億元行賄事件,直指前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據路透社報道,11月15日,美國檢方對康寶萊旗下中國子公司的兩名前高管提起刑事訴訟,指控他們十年來通過行賄來贏得業務,並逃避監管審查。
美國司法部指控李延亮(Yanliang Li,音譯)和其手下、負責外聯部門的楊紅微(Hongwei Yang,音譯)違反《反海外腐敗法》,合謀策劃行賄,並繞過康寶萊的會計控製。檢方還指控李延亮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接受涉嫌賄賂問詢時作偽證,並銷毀證據。兩位被告都是51歲的中國公民,目前在逃。SEC對李延亮提起了相關民事訴訟。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試圖聯係李延亮目前供職的漢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德森”),但漢德森方麵表示並不知情。
根據公開報道,此前,康寶萊同意支付2000萬美元與SEC達成和解,因為康寶萊2012年至2018年在中國業務運營方式誤導了投資者,康寶萊承認存在不當行為。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李延亮接任公司總裁時,全年業績在8億元左右。業內有聲音表示,在李延亮及其團隊的努力下,到2016年,康寶萊中國全年業績達75.2億元,增長近十倍。中國區已經成為康寶萊第二大海外市場。
根據《中國經營報》此前報道,早在2017年1月,康寶萊營養健康公司表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公司美國市場開展反腐敗調查過程中,索要中國公司部分內容,對康寶萊中國公司有沒有違反《海外反腐敗法》開展進一步調查。隨後,2017年5月,康寶萊的電話會議上,美國總部方麵突然宣布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不再擔任總裁職務。消息傳出後,當天康寶萊美國股價應聲下跌,跌幅一度達到7.63%。
彼時多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李延亮是康寶萊在中國市場發展壯大的頭號功臣,對於將頭號功臣的突然免職,極有可能與美國的反腐調查有關。
李延亮在離開康寶萊後,迅速加入了剛獲牌不久的漢德森。天眼查顯示,漢德森成立於2017年1月,2018年1月便獲得了直銷牌照。從成立到獲牌僅用了一年時間。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外國投資者還應當有3年以上在中國境外從事直銷活動的經驗。但漢德森最終控製方艾蘭得(香港)營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時間是在2016年5月。值得注意的是,江蘇艾蘭得營養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此前由江蘇江山製藥控股。
根據《中國產經新聞》報道,李延亮離開康寶萊,正是源於美國方麵針對中國的反腐調查,而後李延亮帶領部分康寶萊高層加入漢德森,因此兩家公司關係一度緊張,康寶萊員工甚至因派私家偵探偷聽漢德森會議而產生摩擦。
滲透形成的渠道?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有直銷公司通過醫生的渠道在醫院建立銷售網絡。記者向多名行業人員了解到,其實這類事件並不為個例。
與醫藥代表的直截了當不同,部分直銷員向醫務人員的滲透另有方法。“一般情況下,很少有直銷員直接去醫院找醫生,因為很多醫務人員對醫藥代表已經有了戒心和排斥的。”
一名前直銷人士告訴記者,在很多地方的縣市,直銷員都是通過各類渠道找到已經退休的醫務人員,向其免費贈與各類產品,然後遊說隻要把前同事拉進一些微信群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贈品。在此誘惑下,很多已經上了年紀的人員就把還在工作的同事拉入群中。“因為醫院退休的人員很多屬於前輩,出於尊敬,很多醫務人員也就同意了,在此之下,很多醫務人員成了渠道中的一分子。”“甚至有的直銷員直接將醫務人員的直係親屬作為發展對象,以達到醫務人員間接參與直銷體係的目的。”
“現在有的直銷員更為直接,在護校和醫學院發展直銷員,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入職醫院的時候,就已經帶著這些渠道進入了醫院的體係中。”上述前直銷人士表示。
但《直銷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軍人、教師、醫務人員、學生、政府公職人員等均不可成為直銷員且參與直銷業務。
此外,藥店等也成為直銷員渠道的一分子,但與直接擺設產品不同,這些藥店並不直接販賣產品,而是擺設二維碼要求顧客掃碼進群,隻要進入微信群中,就可以獲得一些贈品。在微信群中,通過各類暴富和“輕鬆兼職掙錢”的宣傳噱頭盡可能吸引社會中的各類人員參與。
“直銷本身就是在沒有明確的公共場所發生交易和宣傳,但隨著各種渠道的滲透,應該規定直銷產品不能在某些特定的場所(例如醫院、藥店、學校等)發生交易和宣傳,這也是目前行業規定所缺失的。”直銷行業專家胡遠江說。
行賄往事
一直以來,在直銷行業最為久遠的一段公關神話,就是關於《直銷管理條例》的製定是由雅芳向相關部門行賄所產生的結果。2008年9月,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前副司長鄧湛因涉嫌收受巨額賄賂被查,2010年,鄧湛因受賄罪被判刑12年。鄧湛曾力主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直銷體係”。
同年,雅芳公司展開內部調查,且已經主動知會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及美國司法部。雅芳公司公開宣布,雅芳CEO鍾彬嫻收到一名員工的舉報信,信中稱在中國境內的經營機構內有可能存在與經營相關的不適當的差旅費、招待費和其他費用,這些費用與中國政府官員旅遊相關。
2005年12月1日開始,直銷市場正式開放,但企業因不明申請程序細則,一度出現直銷牌照門庭冷落的局麵。2005年12月中旬,商務部澄清牌照申報程序,兩個月後,雅芳突然獲得第一張直銷牌照,並在32個省的74家分支機構獲得了審批,擁有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上千家服務網點。
梳理各個外資直銷企業後不難發現,除了雅芳和康寶萊以外,國內大部分外資直銷巨頭都曾卷入到行賄事件。2019年4月,原網宣辦網管處副處長陳華,為天獅集團及其法定代表人李金元在互聯網信息管控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為此,陳華於2006至2013年間收受李金元給予的人民幣共計87.9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