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商標轉讓,是斷臂求生還是自毀長城?
近日,商業領域一則重磅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轉讓 “娃哈哈” 商標。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信息,轉讓申請於 2025 年 1 月 21 日提交,目前 “申請收文” 環節已結束,不過受讓主體暫未公開,這無疑為事件增添了神秘色彩,引發外界諸多猜測。
“娃哈哈” 商標承載著深厚的品牌價值與消費者記憶。自 1987 年宗慶後創辦企業以來,娃哈哈憑借兒童營養液、AD 鈣奶、非常可樂、營養快線等多款暢銷產品,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的標誌性品牌之一。然而,此次商標轉讓卻打破了娃哈哈品牌發展的平靜。
回顧曆史,“娃哈哈” 商標的歸屬曾曆經波折。1996 年,娃哈哈集團與達能公司的合資企業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簽署商標轉讓協議,計劃將 “娃哈哈” 商標轉讓給合資公司,但該協議未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1999 年,雙方協商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替代原轉讓協議,將商標許可給合資公司使用。但在 2006 年,“陰陽合同” 曝光引發爭議,達能方麵堅稱 1996 年的《轉讓協議》未終止,要求繼續轉讓商標,雙方由此展開了長達數年的 “達娃之爭”。2007 年杭州仲裁委員會裁決確認《轉讓協議》已於 1999 年 12 月終止,“娃哈哈” 商標歸娃哈哈集團所有,這一裁決為終審判決。如今,娃哈哈集團再次啟動商標轉讓申請,過往的複雜糾葛使得此次轉讓備受關注。
從娃哈哈集團的經營狀況來看,近年來也經曆了起伏。2013 年,娃哈哈集團年營收達到 783 億元的曆史巔峰,隨後因受到網絡謠言等因素影響,營收出現下滑,在 2015 - 2023 年間一直在 500 億元上下徘徊。不過,在宗慶後、宗馥莉兩代人的努力下,公司積極調整戰略,2024 年營收回到 700 億元區間,較上年增加 200 億元,漲幅約 40%。在宗馥莉掌舵後,娃哈哈在品牌戰略上進一步加強年輕化定位,推出一係列新品,豐富產品線,在包裝、口味等方麵不斷創新,同時積極擁抱線上電商平台,通過與網紅博主合作推廣及優惠價格措施,贏得了消費者青睞。

此次商標轉讓,市場反應不一。投資者對娃哈哈品牌未來走向表示擔憂,畢竟商標是品牌價值的核心,轉讓可能帶來品牌價值波動,影響公司估值與投資回報。消費者則擔心產品質量、口味是否會改變,品牌情感與信任能否延續。行業內人士對娃哈哈集團的戰略調整和品牌管理提出疑問,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是娃哈哈優化資源配置、集中發展核心業務的戰略舉措,旨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有人擔憂商標轉讓可能麵臨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忠誠度下降等風險。
商標作為品牌的核心資產,一旦轉讓,娃哈哈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將麵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中,娃哈哈此次轉讓商標,無疑是一場“豪賭”。這一決策到底是企業為了謀求新發展,果斷“壯士斷腕”,還是目光短淺,“飲鴆止渴”,目前誰也無法給出定論。或許隻有時間這位公正的“裁判”,才能揭曉最終答案。
娃哈哈的商標轉讓事件,不僅是企業自身戰略調整的一個縮影,更是整個中國飲料行業變革的生動寫照。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哪怕是曾經稱霸一方的商業巨頭,也不得不緊跟市場節奏,不斷調整戰略。而娃哈哈這關鍵的一步棋,究竟會帶領企業走向新生,還是陷入困境,我們隻能懷揣著疑問,拭目以待。
注:本文創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