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頻頻南下的冷空氣,讓廣州終於開啟了冬日模式。可就在這凜冽的寒風中,卻有著一股溫暖人心的“暖流”。
12月1日,在即將迎來第34個國際誌願者日之際,60名NU SKIN 如新樂善匯的誌願者與近30名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及其家庭齊聚在廣州的喜客喜宴餐廳,通過品粵菜、玩遊戲等諸多環節,不僅讓異地務工人員家庭走進廣府文化,也讓本地誌願者家庭了解外地文化,打通異地務工人員家庭深度融入融合廣州社會的“首道屏障”,以實際行動推動“善的力量”, 也讓溫暖在不同群體間傳遞。
此次活動是第六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資助項目“羊城味ⷩ”愛心飯局的內容之一,由廣州市天河區新快社會服務發展中心(下稱新快機構)攜手NU SKIN 如新樂善匯、天河區興華街社工服務站共同舉辦。新快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羊城味ⷩ”愛心飯局項目已經“開了十局”,當天舉行的是第十一局了。今後,新快機構仍將繼續連接資源,為異地務工人員家庭帶來更多通過吃喝玩樂融入廣州的機會。據了解,這也是NU SKIN 如新樂善匯舉辦“‘圍’住溫暖預見愛”國際誌願者日活動的第四年。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裏,如新樂善匯的誌願者先後走入14座城市,共計為近3000名孩子提供了愛心服務,也令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慈善的隊伍中來。
品地道粵式美食 享粵式文化大餐
當天上午11時,參加活動的家庭和如新樂善匯的誌願者已經坐滿了,大家都很積極踴躍,看來廣府美食以及嶺南文化的吸引力確實不小。
活動一開始,誌願者們就通過一個“你演我猜”的破冰小遊戲瞬間和外來務工子女及其家庭打成一片。緊接著而來的是緊張又刺激的搶答遊戲,問題全部與廣府文化相關,更考驗孩子們與誌願者的默契。幾個互動環節下來,誌願者和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及家庭也更加熟絡。隨著一道道經典的粵式美食被端上餐桌,食物的香氣填滿了整個空間,特別是那道加入了由 NU SKIN 如新的兒童營養專家共同精心研製的蜜兒餐而混合的愛心紅豆沙,更是讓此次的親子“食”光更添溫情。
廣大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及其家庭一邊品嚐地道粵式美食,一邊聽誌願者們介紹粵菜的飲食特點及其背後的曆史根源。隨後,誌願者還和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共同DIY粵劇臉譜,藍臉的竇爾敦、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在了解了粵劇的相關知識後,參與者們發揮各自的創意和想象,用畫筆組合不同的顏色,描繪出一張張富含情緒和表現力的臉譜,讓粵劇曲藝的獨特魅力更加立體地被傳遞出去。
“‘圍’住溫暖預見愛” 讓異地務工家庭更有認同感
粵菜和粵劇,當這兩種粵府文化元素,被NU SKIN 如新樂善匯誌願者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也更好地把廣州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底、人文習俗、飲食特點及其背後的曆史根源更好地呈現在這些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及其家庭的麵前,更好地幫助他們融入本地,增加對城市的認同感。
興華街社工站的社工晶晶表示,興華街內有數量龐大的異地務工人員,多數是小商販和環衛工,他們平時缺少這樣的外出活動機會。有的環衛工甚至表示,如果不是今天遇到這個機會,可能全年都不會到高檔餐廳品嚐廣府美食。參與活動的NU SKIN如新樂善匯誌願者吳宇娟感受頗多,“這次的活動主題非常有意義,不僅能讓廣大異地務工人員家庭更好地融入廣州,也讓我們有了更多了解外地文化的機會,他們對我們的蜜兒餐也很感興趣,在和他們介紹的同時也讓我們有了更多機會把如新善的力量傳遞給了更多人。”
活動最後,如新樂善匯的誌願者為孩子們送上象征著如新“善的力量”的圍巾,為他們在即將而來的寒冬送上溫暖,也恰恰迎合此次活動主題“圍住溫暖預見愛”。
持續踐行公益,傳遞善的力量
據了解,NU SKIN如新自進入內地市場以來,一直不遺餘力地堅持公益事業,傳遞善的力量。2008年11月,NU SKIN如新設立“NU SKIN 如新中華兒童心髒病基金”,旨在幫助貧困先天性心髒病(下稱“先心病”)患兒得到及時救治,成立至今已成功募集善款超過1.33億元人民幣,共救治10000名貧困先心病患兒。其中,截至2019年9月已救治廣東貧困先心病患兒278名。另外,如新在2002年發起“受饑兒滋養計劃”,通過持續性購買並捐贈蜜兒餐,以滋養全球饑餓及營養不良的兒童。至今,蜜兒餐已累計幫助173萬名內地的兒童改善營養,覆蓋超過29個省市區、80個縣。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州樂善匯與廣州市心明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逢源街道家庭服務中心合作,每個月開展多場活動,長期服務自閉症兒童、孤寡老人等群體。截至2019年8月底,樂善匯足跡已遍布全國40多個城市,累計25255人次誌願者幫助陪伴了88042位受助者,貢獻誌願時間78445小時。
這些點滴匯聚的正能量,不僅讓如新收獲社會各界公益力量的認可,也希望接下來的每一年,如新能感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讓他們遇見更好的自己。